查看原文
其他

资深语文老师:教育者可以从《摔跤吧!爸爸》里得到的五点启示

莫彦聪 耀中耀华教育网络YCYW Education 2022-10-13


文 | 莫彦聪(资深语文老师)

编辑 | 樊素


“在电影院哭得像个孩子”、“看完这电影,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嘲笑印度”、“触及了印度女权问题但还是太浅”、“影片套路,每个煽情点都特别流水线”……凡此种种,都是我朋友圈对近期大热电影《摔跤吧!爸爸》的观影感受。 


抱着对这部去年就听闻,今年终于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电影的好奇,我走进了电影院。然而比起女权等话题,我更被男主角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身份所触动。


故事情节很简单:


珀尕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结果天不遂人愿,连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珀尕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剪掉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如此勾勒出来的,仿佛就是一个把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是典型的打着“爱你”名号折磨你的亚洲家长,只不过他恰好成功了罢了。


可是,在我仔细品读后,发现珀尕并不是这样。



知进退 懂分寸

 

当大女儿吉塔、二女儿巴比塔长到十几岁时,珀尕依然是按照普通姑娘的路子养她们,直到他偶然发现她俩竟然把同年龄的两个欺负她们的小子打得鼻青面肿,似乎是天生神力,珀尕这才动了心思。


可见他并非一味逼迫子女的人。



何况,他在女儿出生后就把客厅里象征自己荣誉的奖牌收了起来,也说明他并不打算“女承父业”。


虽然不好说要是生了儿子,珀尕会不会这么想,但指责他逼迫子女是站不住脚的。


此时影片出现了第一个让我很感触的场景。


珀尕下定决心后跟妻子沟通,妻子一开始当然不乐意,最后,珀尕说了一句话——“你给我一年的时间”。



乍一看,这句话平平无奇,其实有很高的智慧。


一方面,他懂得征求妻子的意见。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如果妻子不支持自己的工作,甚至横加干涉多有抱怨的话,那他就无法顺利推展计划了。


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不能无休止地训练,且对于训练女摔跤手其实他心里多少也有些不肯定。所以,他要给自己定一个期限,这样可以更有计划性地安排工作,进退有路。


我主管过一些教育项目,原理都是相通的。好比我会跟家长谈好,是否认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为一旦交给我们,我们就会对学生有要求。这些问题不谈清楚,后面就不好开展工作。否则时间过去了,精力消耗了,学生却可能被耽误了。


笨拙下的真诚

 

训练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女儿体能上不去,要吃鸡肉补充营养时,素食的妻子再也受不了了。妻子撂下一句狠话:你别想让你的鸡肉进我的厨房。


珀尕没有抱怨妻子不支持自己和孩子,而是默默跟侄子一起,照着不知道哪儿找来的食谱,在院子里垒着灶台学做鸡肉。


妻子豪气干云地把锅一放,说辣椒我已经帮你们炒好了,以后这个锅别给我拿进来。看到珀尕那吃瘪的样子,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次“鸡肉事件”,女儿们看着爸爸笨拙地料理自己不熟悉的鸡肉,不但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还能体会到父母间的相处方式——如何最大程度坚持自己,又不冒犯对方



孩童在许多时候都是在模仿,一个好的效仿就是一次无声的教育


其实,在受教育者面前展现自己的不擅长,也是拉近距离的好方式。真实而真诚,才会有真正的亲近。


彼此相信

 

如果说笨拙地做鸡肉体现了珀尕的父爱的话,之后他屡次拒绝给女儿调整体重,要求她堂堂正正地比赛,体现的就是对女儿的信心。


珀尕不是不通技巧的人,作为前竞技选手,他会给女儿仔细讲解得分规则,但拒绝刻意的竞赛策略。


无论是吉塔在全国大赛上不够重量,还是在国家队被要求减重以便更好地在轻量级取胜,珀尕都一概拒绝了。


在他看来,比起得奖,更重要的是以自身拼劲全力战胜对方。田忌赛马式的策略并非全错,但不是他的人生信条而已。


这种信条也影响着吉塔,当她因为各种不适应而在几次国际大赛中铩羽而归,甚至惨遭首轮淘汰后,她依然选择相信父亲。


因为,她知道父亲也是相信她的,知道她的实力。这也是为何她愿意在英联邦运动会前,接受父亲来体育学院所在的城市偷偷指导她。



没有这种互信,不但最终赛果可能不佳,就连中间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有时候,相信就意味着肯定,肯定就是一种鼓励。


许多优秀教师多年之后,仍然被学生感念,可能就是因为当年一句话、一个眼神的肯定,而这位教师甚至有时都不太记得发生过这样的事了。


可见这种肯定不能靠刻意制造出来,而是通过自己的热爱之心散发出来的。


会变通

 

珀尕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这一点从他之前去买鸡肉就看出来了。


100卢比一只鸡,他却要鸡贩卖给他20卢比一只,理由是等到女儿们出名了,鸡贩就可以打广告说这是冠军吃的鸡,最终说服鸡贩25卢比一只卖给他。


珀尕原本是全方位地训练,从体能到实战。女儿被禁止离开体育学院接受他的训练之后,他没有继续顶风冒险,而是迅速分析自己还能帮女儿做什么,当即决定让女儿提供过往比赛录像供他研究,研究透彻后由他电话讲解给女儿听,他从一个熟悉门道的旁观者角度给出了极好的建议。



许多教育者是负责任的,对受教育者也付出了极大关爱,但就怕把握不到位,“我为了你好”一不小心就成了伤害的外衣。


试想,如果珀尕在被禁止训练女儿后,还要求她们偷溜出学校,会有什么后果?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受教育者的成长,教育内容与方式也要调整,教育者自身也要跟上才是。否则不但会伤害双方的关系,也会耽误了受教育者。


卸下自己,让孩子真正独立

  

在影片最后,珀尕被小人所害关在了杂物间,无缘亲见女儿夺冠。这里当然有很强的戏剧冲突,但更重要的是隐含了教育者的最终归宿,那就是卸下自己的身份,让学生独立。每个人终归要成长,珀尕可能是吉塔一生的父亲和指导,但他不能也不应做她一生的教练


所以,当吉塔能够自我判断,靠自身力量夺得冠军后,珀尕的教育才真正成功了,她才真正超越了她的父亲,她的老师。


没有人能做一辈子的老师,也没有人会是一辈子的学生。时间到了,就要放手与退出,让学生独立走完接下来的路。




一部电影看下来,感触颇多。在男权主义盛行的国度、女性被歧视看轻的领域,珀尕作为开创者为了女儿与全世界对抗、披荆斩棘,闯出了一条路。


正如这部电影中国版被删掉的一个镜头所表达的(当珀尕的妻子担心,谁敢娶我们的女儿时,珀尕回答,我会培养出两个伟大的女儿,他们没有资格来挑选我女儿,而是我女儿来挑选他们),让孩子通过教育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拥有主宰自己人生的能力,就是教育的意义。




本文为《耀华国际教育》独家稿件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留言联系 获取授权


耀华国际教育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